用人民群众一双双雪亮的眼睛,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无处遁形。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理想状态,如何做好这项工作,也是我们一直以来长期的努力方向,目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解决,下面本文将从工作现状、存在问题、下一步打算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基本工作情况
党委、政府高位推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安徽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作,在历年党委全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食品安全工作,由财政保障各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四员”补助,补充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量,抓好食品安全“最后一公里”,全力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作。
食品环节多措并举。一是在食品生产环节。采取“吹哨人”机制,通过内部举报方式,取得企业内部食品安全风险第一手资料,同时严格保护举报人信息,确保举报人安全;对部分高风险食品企业采取可视化监管手段,利用高新科技开展食品生产全程监管,达到全程追溯,社会共治。二是在食品流通环节。在农贸市场、乡镇市场监管所、乡镇农技站采取每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式,对市场上的食用农产品以及部分食品工业产品开展快速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从而让消费者得以了解当天食品安全具体状况;利用风险分级管理,将食品流通企业风险分级检查结果表张贴在企业显著位置,使得消费者得以看到最近一次检查问题情况,从而督促整改。三是在餐饮服务环节。推进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并将部分餐饮集聚区内餐饮企业后厨视频同样接入系统,利用APP等进行公示,接受消费者远程监管。同时,在餐饮单位行政审批过程中,将“透明厨房”“明厨亮灶”纳入现场核查项目,要求餐饮企业将后厨情况通过透明玻璃或者屏幕视频的形式向消费者公示;在网络订餐方面,通过“食安封签”等方式保障外卖食品在送餐环节的安全,建立起商家、骑手、消费者三方信任纽带;随机查餐厅活动,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监督员、消费者、记者五类人员,对大型酒店、网红餐厅等餐饮单位开展随机检查,并由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让大众直观地了解餐厅后厨食品安全情况。
社会监管全面高效。一是消费者有奖举报。近年来,针对食品领域的消费者投诉举报逐年增多,通过消费者对食品的投诉举报,指出了很多食品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为接下来的食品安全监管指明了方向,通过消费者有奖举报,利用较少的奖励资金撬动了大量的社会监管力量,推动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二是第三方监督抽检。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市场上的食品、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检,由于第三方检测机构中立的社会属性,能够更真实全面地对市场上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开展监督抽检工作,是社会监管的重要组成形式。三是食品安全保险。食品企业通过购买食品安全保险,引入了保险专业风险管控手段,提前增强食品监督环节,提升食品企业质量管控能力,为企业提供了风险保障,最大程度确保消费者获得及时赔偿,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社会监督员以及志愿者。聘任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监督员通过培训后参与各类重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新的意见;为进一步增强基层社会监管力量,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工作经验,部分地区还采取邀请大学生担任食品安全志愿者的形式,通过基层市场监管所的培训教育,让志愿者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监管技能,共同开展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存在问题
一是部门协作有待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多面共治共享的工作,市场监管、农业、商务、教育、卫健等多部门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从目前看来,各地许多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作还是由市场监管部门在“单打独斗”,各部门间工作协调不畅、互相推诿的情况仍然存在。二是职业打假人泛滥。在安徽省食品有奖举报制度实施以后,社会上不断涌现出一批职业打假人,他们有别于普通消费者,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购买假冒伪劣商品获取赔偿,在早期确实举报了一批假冒伪劣产品,净化了社会市场持续,到了后期就主要以一些食品标签标识瑕疵为主。职业打假人纯粹是为了赚钱,商家给钱,他们就停止举报,假货越多他们赚的钱越多,他们希望假货越多越好,他们打假,不会告诉群众也不希望群众知道哪里有假货怎么识别和预防假货。同时职业打假人投诉的逐年增多也消耗了大量食品安全监管力量,有的市场监管所甚至有50%以上精力都在处理投诉举报案件,大多数都是对于食品标签瑕疵的重复性投诉。三是科技手段利用率不高、公开度不够。近些年,“互联网+明厨亮灶”“保健食品企业可视化监管”“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视频监控”等食品安全科技监管手段在各地逐步推广,有些还纳入了地方食品安全年度考核指标,虽然在项目实施当年确实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后续投入及利用率却不高,在现实工作中存在着学校因未按时缴纳“互联网+明厨亮灶”网费被断网、“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视频监控”仅使用不到一月等情况。同时,以上的实时视频监控大多仅在市场监管、教育等平台内部观看,对大众公开程度不足,很多民众不知道该到哪里去看,不能良好地发挥社会共治力量。四是网络舆情风险。食品安全作为民众密切关注的点位,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具有天然的高度关注、易传播、易产生舆情风险属性。在社会共治的过程中,极容易发生各种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如面条水泡后析出面筋的视频被传播后谣传成厂家加入胶水,面条被打火机点燃的视频被传播后谣传成厂家加入塑料等,由于部分群众不了解相关知识,造成了社会的恐慌和厂家的巨大损失。五是群众食品安全共治意识有待提高。随着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进校园、各类官方网络平台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长期深入开展,当今社会群众已经或多或少地掌握了部分食品安全知识,但相对的,群众对于专业食品安全监管知识的了解就比较浅薄,对于发现食品安全风险后该如何处理也知之甚少,作为主人公的食品安全共治意识不强。
下一步打算
一是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加强部门协作。加强地方党委、政府指导和各级食安办综合协调作用,在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宏观规划和具体项目上将各部门联合起来,积极发挥部门职能,共同做好此项工作。二是加强科技项目的后续维护和运用公开。将各类食品安全科技项目后续资金纳入财政保障项目,建立运营考评机制,确保正常使用;同时将科技项目向大众进行适当程度的公开,让群众有更多途径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三是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各级宣传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合理及时地处理各类负面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四是强化培训群众食品安全共治意识。在常规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的同时,可以从社会监督员、志愿者、老师等开始宣传培训食品安全监管知识以及最重要的反馈渠道和程序,逐步让人民群众切实参与到社会食品安全监管中来,有效防范各类食品安全风险,从而让社会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让人民群众获得食品安全工作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